2021-04-01
南京金地未來學校
談論到莊子,大部分人的印象會停留在“道家”、“哲學”、“莊周夢蝶”、或是廣為流傳的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?!钡?,要再進一步說些什么,就仿佛被晦澀難懂的文字糊住了大腦,千言萬語只化為一句:太抽象,考完試就忘了。
然而,在近期南京金地未來學校的高中文綜課上,幾名“不知天高地厚”的高中生們卻將莊子《齊物論》搬上了辯論舞臺,針對“一切事物歸根結底都是相同的嗎?”展開了辯論。
令人驚嘆的是,他們不僅將這個辯題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了詳盡的論述,還在論述過程中,結合了之前學過的老子、周易,甚至融合了化學、物理等科學知識來佐證自己的觀點。
將一場原本形而上的“哲學背誦課”,上升為了現代科學融合中國傳統思想的語言藝術大賞。
正方認為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,所以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道”,為了捍衛己方觀點,他們除了引用《齊物論》中莊子的觀點之外,還援引達爾文進化論和史丹利米勒的實驗,論證萬物的共同起源,以及物理學上的波粒二象性、混沌理論、愛因斯坦的能量公式等等。
而反方援引漢代哲學家王充的觀點,指出萬物雖然“因氣而生”,卻“種類相產”。同時又將中國古代哲學與古希臘哲學相結合,從亞里士多德的“實體和其他范疇之外并沒有相同的東西”展開,擲地有聲地抨擊了正方理論。
“這場辯論非常精彩!”文綜老師武澤淵表示,“能看出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。無關結果,在過程中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。我也很高興看到同學們共同協作,結合各自的專長為團隊出謀劃策?!?/p>
她補充道:“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,讓學生們去學習莊子論述的方式,通過搜集資料、旁征博引、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理解?!?/p>
武澤淵是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哲學博士,在國外幾年的教學經歷,讓她十分樂于將國外優秀的教學法如“seminar(研討課)理念”搬到高中的文綜課堂上來。
她說,應試考試和背誦的壓力,讓大部分人對國學經典都有誤解,甚至如避猛虎。例如讀到《論語》就覺得這是在說教,只是要遵守道德。
但經典文本之所以能流傳至今,其涵蓋的文學素養、人生態度以及中國傳統精神對國人,尤其對這群即將邁出國門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奠基、指導作用。
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,南京金地未來學校將傳統文化精髓根植高中教學,除了A-level課程之外,還開設了以語文課為根基,融合其他文科科目的文綜課。
這門課以傳統經典文本為線索,帶領學生穿越整個中國的傳統文脈,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深邃、汪洋、獨樹一幟的文明傳承,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厚的哲學思想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。
這門課不以期末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,而是關注平時的努力,以更靈活的形式給一個綜合的考核,所以平時成績占比40%,平時作業占比30%,還有30%才是期末考試的成績。
“我更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。我不會要求大家死記硬背,因為那樣的教學方式往往讓學生不明所以,學生未必能有收獲。我希望能讓大家熟悉傳統經典,形成自己的解讀和理解。只要學生能從傳統文化中發現一點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東西,愿意去進一步探索,那么這門課最基本的目的就達到了?!?/p>
在傳統教學方式中,我們可以在思政課上學到哲學,在歷史書上看到思想家,在語文課上讀到華麗的詞藻……但這樣的教學模式,往往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是分散的、零碎的。歷史無處不在,卻很難產生聯系,最終被遺失在記憶的長河中。
因此,南京金地未來學校積極改變教學方法,科學融合教學內容,鼓勵學生們不忘文化根本,堅定文化自信,在掌握行走世界能力的同時,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。